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袁绍”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为何令曹操大将阵亡,原因并不复杂

“袁绍”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为何令曹操大将阵亡,原因并不复杂

时间:2022-07-31 08:15:03来源:孤舟独钓夜相思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孤舟独钓夜相思的《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为何令曹操大将阵亡,原因并不复杂》,希望大家喜欢。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发生在仓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袁谭、曹操和程昱。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官渡惨败后,袁绍向老巢冀州撤退,途中想起战前田丰的劝谏,心中悔恨不已。第二天遇到谋士逢纪时,袁绍表示自己没脸去见田丰。谁知逢纪在袁绍面前诬陷田丰,令袁绍勃然大怒,命使者拿着自己的宝剑将田丰赐死。

回到冀州后,袁绍找到审配、逢纪、辛评和郭图四人商议立嗣事宜。就在这个时候,儿子袁谭、袁尚和袁煕分别率军来到冀州。袁绍大喜,随即决定重整军马向曹操发动进攻。

得知袁绍率领二、三十万兵马前来决战,曹操领兵应战,双方在仓亭一带摆开战场。在首次较量中,袁尚拍马上阵,射死了徐晃的部将史涣,双方随即爆发一场混战,各有损失,战场陷入僵持。

曹操召集文武商议破敌之策,谋士程昱献出十面埋伏之计。程昱建议,在下一次的战斗中,曹军可退兵边打边撤,将大军撤到河边,同时埋伏十路人马。若袁绍大军展开追击,曹军再无退路,将士们自当奋勇杀敌,定能挡住袁军的攻势。此后,十路伏兵杀出,可大败袁绍。

曹操依计而行,派曹洪、徐晃、于禁等人率领十路人马,自己率部与袁绍正面作战。战斗开始后,曹军佯装失利,向河边撤退,不明真相的袁绍率部紧追不舍。此时,曹军十路大军杀出,将袁绍击败。袁绍口吐鲜血,只得率残部撤退。

小说中提到的这场仓亭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场大战在史料中的记载却非常含糊。《三国志•武帝纪》载:“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资治通鉴》也只是提到:“夏,四月,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

该情节中出现的史涣,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据《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记载,史涣,字公刘,沛国人氏。早年以门客的身份进入曹操集团,并担任过中军校尉一职,是曹操集团的元老之一。

史涣早期最为著名的战例出现在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黑山军余部睦固驻扎射犬,与袁绍遥相呼应,对曹军的侧翼形成严重威胁。为了拔掉这颗钉子,曹操派史涣及曹仁出兵讨伐。经过一番激战,史涣斩杀睦固,收降薛洪、缪尚等人,获得此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打响后,史涣又奉命与曹仁、徐晃等将领一起袭击袁军的运粮车队,火烧粮草,对袁军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也因此获得曹操的高度赞赏。此后,史涣又被曹操晋升为中领军一职。

史涣究竟有没有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死于袁尚之手呢?答案是否定的。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载:“(史涣)十四年薨。”文中的十四年,指的是献帝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而小说中的仓亭之战则是在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爆发。这么一对比,答案是非常明显了。史涣不仅没有死在袁尚手里,而是又活了八年,在赤壁之战结束的后一年才因病去世。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的故事情节,在史料中找不到踪迹。按照《三国志•程昱传》的记载,官渡之战期间,程昱尚在甄城驻扎,并未出现在官渡。而在仓亭之战期间,也并无程昱献策的记载。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的仓亭之战的规模并不大,既没有出现小说中所言的总兵力达到数十万的规模,也不存在曹军大将史涣被杀、谋士程昱献策等诸多情节。那么,小说作者为何要虚构出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情节更加精彩和刺激。类似的情节在小说中尚有不少,以后会一一谈到。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