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秦王”除了二十四功臣,唐太宗其实还下令在凌烟阁中挂着这十八人的画像

“秦王”除了二十四功臣,唐太宗其实还下令在凌烟阁中挂着这十八人的画像

时间:2023-07-16 12:55:03来源:邓海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邓海春的《除了二十四功臣,唐太宗其实还下令在凌烟阁中挂着这十八人的画像》,希望大家喜欢。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二十四幅开国功臣的画像,并将这些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中以示纪念。其实,早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被绘制的十七年前,也就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阎立本就已经应即位前的唐太宗之命绘制了十八幅画像,而画像上的主人公则是秦王府的十八位学士。

如今,人们在提到凌烟阁时往往只知道其中纪念着二十四位开国功臣,但对于唐太宗而言,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登上皇位,又在贞观年间辅佐他治理天下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同样至关重要。那么,这十八人都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事迹与功劳呢?

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接连战胜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诸侯,为了表彰其功绩,李渊将其拜为天策上将,并准许他开设天策上将府,自行招募属吏。随后,李世民设置文学馆,并让麾下的十八位心腹大臣兼任文学馆学士,这便是秦王府十八学士的由来。

文学馆设置之初,十八位学士分别是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

杜如晦、房玄龄都是唐初名相,其中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精于决断,时人称之为“房谋杜断”。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盛赞房、杜二人道:“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能够成为唐朝二百余年间最为人称道的两位宰相,可见房玄龄、杜如晦的确极为优秀。

虞世南主要凭借其书法成就为后人所知,但唐太宗曾对其高度评价道:“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也就是说,在唐太宗的心目中,虞世南除了书法之外在品德、学识等方面也很出众。常与虞世南齐名的褚亮同样才华横溢,他历仕南朝陈、隋、唐三朝,且在阎立本绘制完十八学士画像后为之题赞。

姚思廉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曾奉命与魏征一同修撰南朝梁、南朝陈史书。与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马迁类似,姚思廉修史时也充分利用了父亲姚察留下的史稿。李玄道出身陇西李氏,与李唐皇室拥有共同的先祖,隋朝末年他几经辗转,最终才以族叔身份进入了秦王府中。蔡允恭精通文史,他与虞世南关系友善,也是在其引荐下才进入秦王府。

十八学士中薛收、薛元敬乃是叔侄,其中叔叔薛收是在房玄龄的举荐下进入秦王府,他曾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又在平定刘黑闼的过程中立下战功,最终于武德七年(624)去世。薛元敬年少成名,进入秦王府后被杜如晦称为“小记室”,受命掌管书檄、诰令。

颜相时乃是南北朝时期大儒颜之推的孙子、隋唐时期著名学者颜师古的弟弟。尽管博学多闻,但颜相时一直体弱多病,在兄长颜师古亡故后竟也因为悲痛过度而去世。苏勖博学而有美名,他不但于贞观十六年(642)主编了多达五百五十卷的《括地志》,还迎娶了南康公主。

于志宁乃是鲜卑人,本姓万忸于氏,他出身官宦世家,曾先后教导太子李承乾、李治,又在李治即位后官拜宰相。苏世长自幼便因聪慧过人而知名,他曾于贞观初年出使突厥,赢得朝野内外的一致赞许。可惜的是,在赴任巴州刺史期间,他不慎失足落水而死。

李守素出身山东名门赵郡李氏,他对于各地的名门望族可谓了如指掌,还因为精通谱牒学被虞世南称赞为“人物志”。陆德明早在南朝陈时期就曾教导后主陈叔宝,后来又教导过太子李承乾。精通经学和训诂之学的陆德明曾为《周易》作注,在相关领域可谓权威。

孔颖达、盖文达都是冀州衡水人,其中孔颖达乃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曾于贞观年间修订五礼、修撰《隋书》。盖文达博览群书,尤其对《春秋三传》,也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有着深入研究。最后是许敬宗,他曾参与《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修撰工作,唐高宗龙朔年间还官拜右相,最终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

综上所述,唐太宗在还是秦王时招揽的十八学士就已经可谓十分优秀,其中更是包括了房玄龄、杜如晦这种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的贤相。由此看来,唐太宗不管是识人之明还是本身的人格魅力都绝对算得上是顶尖。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