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故事)

时间:2021-04-05 03:17:16来源:黄埔信息网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故事)

在我们的熟悉的三国故事之中,有这么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流传甚广。魏蜀吴这个三个阵营,相比有几位人才站队,是值得大家争议的。其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谋臣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关于徐庶的故事,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那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真的就“一言不发”吗?非也,徐庶好像还是献了一策的:

“说军中传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操大惊,急聚众谋士商议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忧者,韩遂、马腾耳。军中谣言,虽未辨虚实,然不可不防。”不便信,又不得不信。言未毕,徐庶进曰:“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散关之上,亦有军兵,公统领之。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徐庶辞了曹操,与臧霸便行。此便是庞统救徐庶之计。”

而且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於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於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遂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

当时的曹魏人才济济,徐庶进不了决策中心,固然无法发挥多大的作用。

而说到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另有他人,他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放眼三国,也许只有诸葛亮之于刘备可比。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与曹孙鼎足三分,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谋臣

他就是荀彧,字文若。

荀彧出身名门,少时便被誉为“王佐之才”,后来在四世三公的袁绍手下任职,袁绍为人能折节下士,素有威名,将荀彧奉为上宾,再加上高贵的出身,看起来确实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公。然而荀彧却在袁绍势力最盛的时候预料到了他的败亡,一眼看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又是宦官之后的奋武将军曹操,在世人不解的目光和叹息中,放弃了势倾天下的袁绍,投靠了相较之下几乎一无所有的曹操,从此改变了这位乱世奸雄一生的命运。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谋臣

荀彧长期坚守在曹操的后方,极少亲临战场,这种坚守使得转战四方的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兴平元年,恐怕是曹操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年,纵是后来赤壁惨败,退走华容也未必有这般狼狈,那一年曹操的合家老小俱被陶谦手下大将张闿所杀,曹操切齿拊心,痛心疾首,率领大军风樯阵马地冲入徐州报仇,前方战事还没个结果,后方兖州他最信赖的朋友张邈和心腹谋士陈宫竟连和吕布一起背叛了他。曹操大军在外,留守兵少,督将大吏又多与张、陈二人同谋,一是兖州诸城皆闻风而叛,眼看曹操便要落入进退不得,无家可归的境地,却是年轻文弱的荀彧挽狂澜于既倒,驰召夏侯惇,夜诛谋叛者数十人,终使情势安定下来。

虽然荀彧比曹操小七岁,但曹操却将他视为师长,敬重有加。两人的关系,可以用钟繇的一句话来概括:“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曹操麾下谋士如雨,机变无方者不乏其人,曹操与他们君臣相处得也非常融洽,但其他谋士再如何智计百出,也只是“受命而行”,出谋划策,惟有荀彧不同,在荀彧面前,曹操恭谨谦卑得像个向老师求教的弟子,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无论军国大事,必写信向后方的荀彧请教。究竟是怎样非比寻常的智慧,使荀彧在英才济济的曹营中卓荦独秀,受到一世之杰的曹操如此的敬重呢?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谋臣

荀彧的智慧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看破世事,洞察人心。

正因如此,二十九岁的荀彧在乱世群雄中选择了立志“以义灭身,投死为国”的曹操,也正因如此,五十岁的荀彧在曹操决定要进魏公,加九锡的时候郁郁而终。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想为曹操请旨进魏公,加九锡,荀彧秉着对汉室的忠贞,苦心劝说董昭等人君子爱人以德,不应陷曹操于不义,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本就是曹操的野心。

但是,荀彧总想着自己或许还能挽回点什么,自己或许还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死了,他用自己干干净净的死亡告诉曹操最后一句话:“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我们当初是为了匡复汉室,平弭战乱才兴的义兵哪!你已经忘记了吗?

“以忧薨”,陈寿用三个字就概括了荀彧的死,裴松之为之补充了一段《魏氏春秋》的记载,说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打开却是空的,然后荀彧便服毒自尽了。

荀彧至死仍是汉臣,却与荀攸贾诩和传录在魏志里。虽然当攸诩二人沐浴着魏的光荣的时候,荀彧已经与名存实亡的大汉一起沉入黄泉了。然而历史便是历史,无论荀彧愿不愿意,曹魏势倾天下,群英之中,他当居功首,他不但要与攸诩二人和传,而且还要写在所有谋士的最前面。

多可悲,他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权势,这权势最终却毁了他。他才是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