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罗马”德剧《蛮战》你们看了吗,精神罗马人朋友们?

“罗马”德剧《蛮战》你们看了吗,精神罗马人朋友们?

时间:2022-08-26 09:25:53来源:调侃历史V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调侃历史V的《德剧《蛮战》你们看了吗,精神罗马人朋友们?》,希望大家喜欢。

Netflix今年新出了一部电视剧Barbarians(蛮战),讲的是公元9年(奥古斯都皇帝在位时期)的条顿堡森林大战。这场战役对后世的德国人来说具有神话般的意义。

这部电视剧做得相当用心,武器装备的道具相当好,并且厉害的是,里面的罗马人说拉丁语(并且据说还是古典发音的拉丁语,虽然有一些错误,但效果还是很震撼),而日耳曼人说德语(不过是现代德语)。

对罗马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部电视剧。

下面呢,我就借助阿德里安·戈兹沃西的传记名著《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条顿堡森林大战。

奥古斯都盛世笼罩着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的边境,保护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免遭土匪劫掠。

——维莱伊乌斯•帕特尔库鲁斯,1世纪初【1】

罗马人非常善于吸纳被征服的族群,并劝服他们(或至少他们的领袖),支持罗马的统治并加入征服者一方对他们更有利。阿米尼乌斯就是这样一个光辉例证。他生于约前18—前15年,属于切鲁西部族(日耳曼人的一支,领地在莱茵河以东,靠近威悉河)的王族。除了他之外,部族里还有几个贵族拥有王族血统,何况在日耳曼部落松散的社会与政治架构中,王权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出身王族未必意味着他能主宰部落。阿米尼乌斯的父亲西吉莫尔仅仅是争夺部族权力的好几个权贵之一。西吉莫尔可能参加过前1世纪末反抗罗马人的战争。如果是这样,他也很快向入侵者投降。西吉莫尔也完全可能从一开始就认为,与罗马结盟能够帮助他战胜在当地的竞争对手。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领袖都是这样的,将罗马军队的强大力量视为可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一种威胁。

罗马人从切鲁西部族招募辅助士兵,年轻的阿米尼乌斯起初就是这样一个辅助单位的指挥官,与罗马人并肩作战。他的弟弟弗拉乌斯很快也追随他,加入罗马军队。兄弟俩可能都曾作为人质在罗马生活,居住在帕拉丁山上的奥古斯都府邸,和元首家族的孩子们一起受教育。不过对此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兄弟俩肯定都会说非常流利的拉丁语,这样比较容易获得罗马公民权,因为奥古斯都更愿意将公民权仅限于那些他认为有资格成为罗马人的人。阿米尼乌斯在罗马军中参加了很多军事行动,可能在日耳曼作战,伊利里库姆的大叛乱期间他可能也在那里作战。他被授予骑士身份,后来在公元7年返回家乡,成为切鲁西人的重要领袖之一。在新建的日耳曼行省,骑士身份所需的至少40万塞斯特尔提乌斯也是一大笔钱。阿米尼乌斯很富有,而且是久经考验的罗马盟友,常常是日耳曼行省总督普布利乌斯•昆克提利乌斯•瓦卢斯的座上客。【2】

瓦卢斯五十多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省总督,曾在阿非利加和叙利亚任职。他于前13年和提比略一起担任执政官,先娶了阿格里帕的一个女儿,后来娶了奥古斯都的甥孙女克劳狄娅•普尔科拉。元首显然认为瓦卢斯是个忠诚可靠的部下。公元7年,瓦卢斯奉命统领日耳曼,管辖莱茵河边境和向易北河延伸的、正在发展的行省。他的任务是,在帝国的精力和资源集中于镇压潘诺尼亚和达尔马提亚叛乱的时候,确保日耳曼地区的稳定。瓦卢斯手中有5个军团和大量辅助部队来支撑自己的权威,不过这些部队的很大一部分兵力可能已经被调往伊利里库姆。另外,征募新兵的困难意味着新兵不大可能被送往日耳曼。同时,无疑有很多雄心勃勃和精明强干的军官寻求到巴尔干的大战前线任职,以建功立业。瓦卢斯没有被派往前线,也没有被派往靠近叛乱地区的行省,说明奥古斯都认为他虽然能干但不是特别有才华,至少没有突出的军事才华。前4年,瓦卢斯担任叙利亚总督的时候,率军开进犹太,展示军力,平定了大希律王驾崩引发的骚乱,但此次行动很少有真正的战斗。据我们所知,瓦卢斯从来没有亲身参加过战斗。【3】

但日耳曼地区似乎一片安宁,原因之一是阿米尼乌斯这样的当地贵族接受了罗马的统治。到这时,阿米尼乌斯的父亲可能已经去世,但他的叔叔是瓦卢斯餐桌上的另一位常客,切鲁西人的贵族塞格斯特斯也是如此。塞格斯特斯的幼子是新建的供奉罗马女神与奥古斯都的新崇拜仪式的祭司,祭拜地点在乌比部落的民政中心(即今天的科隆,由阿格里帕建造)。最后一次大规模冲突发生在公元5年,此后日耳曼基本上和平安定,只是偶尔有一些小规模的反对罗马的叛乱和零星的部落间冲突。在瓦卢斯统辖下,日耳曼酋长们开始采用向总督上诉而不是互相袭击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前不久建立的罗马平民定居点在增长扩大,它们的位置常常在旧军营或其附近。【4】

后来有人批评瓦卢斯把这个行省当作已经彻底平定祥和,而不是处于被征服的过程中,还批评他藐视当地居民,认为日耳曼人“仅仅外形和说话像人类,虽然不会臣服于刀剑,却会屈服于法律”。但这些批评都是后见之明,不过这并不是说他的所有行动都是明智的或处理得很好。他开始向各部落定期收税,而在过去,各部落被罗马打败之后臣服于罗马时,罗马人只会征收牛或粮食。他的税可能很严苛,也可能不严苛,但毕竟是新鲜事,不可避免地受到批评,被认为象征着日耳曼人不再是罗马的盟友,而是臣民。在罗马外省治理的漫长历史中,腐败是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可能让日耳曼的局势变得更糟。维莱伊乌斯说瓦卢斯贪得无厌,在治理叙利亚期间,“上任前他是个穷人,叙利亚是个富裕省份;他离开时成了富人,叙利亚却变穷了”。【5】

日耳曼人对罗马的怨恨愈演愈烈,税收更是煽风点火。和在潘诺尼亚一样,最恨罗马的是那些从来没有与罗马军队交过手的较年轻的武士。同时,看到罗马人从攻击马罗博杜斯的行动中撤退,在伊利里库姆花了很大力气还未能镇压叛乱,日耳曼人对罗马强大力量的畏惧也可能消失了。看来罗马人并非不可战胜,就连那些和罗马结盟而获益甚多的人也开始考虑,与罗马友好在将来是不是明智的政策。阿米尼乌斯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位罗马骑士决定抛弃自己的罗马公民权,反抗罗马帝国。我们不知道他是何时作出这个决定的,也不知道促使他反叛的动因又是什么。对自己和其他部落丧失独立而感到愤怒,是极可能的原因,同时他对征服者对日耳曼人的待遇也感到不满。虽然他已经是罗马公民,但可能觉得其他公民对他顶多只是屈尊俯就。他的弟弟的名字弗拉乌斯是罗马人取的拉丁文名字,字面意思是“金发”,很难说这是侮辱还是亲昵的称呼,就像“红毛”“姜黄毛”和“蓝蓝”这样的绰号。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或许阿米尼乌斯也有自己的野心。他通过与罗马人结交,攀升到了很高的地位,成为自己部落中最重要的大人物之一,但他或许觉得,现在继续效忠罗马,也不会有晋身的希望了。近期事件表明,罗马不是不可战胜的。而率领自己部落和其他部落赢得自由的英雄必将获得极大的威望,得到更大的、更永久性的权力,有希望成为马罗博杜斯那样的强大领袖。个人野心和对自由的渴望绝不是不能共存的,后来的事件肯定能说明阿米尼乌斯渴望统治的权力。【6】

但目前他还很谨慎,秘密而小心地筹划叛乱。公元9年春夏,瓦卢斯开始巡视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各地,带着3个军团,分别是第十七、十八和十九军团,另外还有6个辅助步兵大队以及3个骑兵单位。这是在展示罗马的武力,而不是出征,因为他不认为会遇到顽强抵抗。作为对各地骚乱的回应,瓦卢斯派遣小分队到许多自称感到受威胁、需要罗马保护的村庄和其他社区。他行进的时候,接见各地的贵族,听取他们的请愿,并按照罗马总督的惯常方式仲裁他们长期而复杂的争端。到夏末,总督及其将士准备返回邻近莱茵河的冬季营地,这时传来消息,更东方发生了叛乱。可能是阿米尼乌斯告诉他这个消息的。这起叛乱也是阿米尼乌斯暗地里安排的。瓦卢斯按照标准的罗马方式作出反应,就像他前4年在犹太做的那样,立刻率军去讨伐叛军。同样和在犹太一样,罗马军队刚刚出现,叛军的公开抵抗就瓦解了。【7】

问题显然已经解决了,瓦卢斯于9月开始向西撤退。与他的原计划相比,他的返程比较晚,路程也更远。他的给养肯定已经不多了,这意味着他必须匆匆赶路,但他没有理由觉得会遇到麻烦,所以这也不是严重的问题。他的部队可能有相当多的缺编,所以全军可能只有1万至1.5万作战人员。此外还有数千名奴隶,包括军队的奴隶(作为马夫、骡夫之类)和军官们的奴隶与自由侍从。瓦卢斯的军队在行军时不忘奢侈舒适,我们知道至少有一名军官带着一张镶嵌象牙的精美卧榻,所以军队受到大量运载行李的骡子和大车的拖累。军中还有一些平民,其中一些可能是为官兵提供物资的商贩,其他人则是旅客,在与日耳曼部落待了一个季节之后乐于得到军队保护,还有大量妇女儿童。奥古斯都曾禁止在役士兵结婚,但我们不知道这个禁令是前13年的广泛军事改革的一部分,还是在公元6年或其他年份颁布的。禁令的原因可能是政府不愿意供养太多的军人家属,或者向太多孤儿寡妇支付抚恤金,同时也是为了让军队能够随时行动,快速地从帝国的一端调动到另一端。有些士兵可能在禁令颁布之前结了婚,所以他们服役时有妻子。也有的士兵干脆无视这道禁令,结婚生子(尽管这是非法的),当局对这种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8】

在如此深入日耳曼的地方,没有宽阔而平整的罗马式大道。长达十多里的行军队伍沿着大车踏出的蜿蜒老路,穿过树林、耕地、草地和沼泽。罗马人的路线是不难预测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必须始终走在道路上。阿米尼乌斯和其他部族领袖提供的本地向导帮助罗马人寻找道路,队伍缓缓行进,只有最基本的安保措施。瓦卢斯相信自己处于友邦领地,急于赶路,免得连绵秋雨将道路变成泥沼。他不认为自己会遇到威胁,所以也没有提高警惕;他相信,万一遇到麻烦,切鲁西人和其他部落提供的侦察兵会向他示警。塞格斯特斯突然告诉总督,阿米尼乌斯图谋造反,总督却无动于衷,肯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酋长在攻击另一个。阿米尼乌斯否认了塞格斯特斯的所有指控,而且毕竟他是罗马公民,而且是一名久经考验的骑士。大多数罗马人,就像大多数帝国主义势力的领导人一样,都不愿意相信土著竟然拒绝接受与殖民者合作、享受他们“更优越”文化和统治的好处。【9】

过了一段时间,阿米尼乌斯离开了罗马人的行军队伍,借口说要去找更多的辅助部队、向导或其他帮助。但其实他是与正在集结起来准备打击罗马人的日耳曼军队会合了。随后一些天里,小股部族武装开始骚扰罗马队伍的一些部分,并在罗马人开始组织防御之前就撤退了。奥斯纳布吕克附近卡尔克里泽山的考古发掘显示,在大约20英里的距离,日耳曼人发动了一系列攻击,最后在卡尔克里泽山发动了决定性的大伏击。阿米尼乌斯显然作了精心准备。他选择的伏击地点是一个狭窄的通道,道路穿过草地,一侧是林木茂密的山丘,另一侧是沼泽地。在天然障碍物之外,日耳曼人还伐倒树木,以拖慢罗马人的行军速度,挖掘了一道壕沟以防止罗马人改走另一条道路以逃避伏击,并在道路一侧山坡的树丛中建起了500码长的壁垒。修建壁垒的材料部分是泥炭,部分是泥土,显然是受到罗马军队经常建造的野战工事的启发。【10】

阿米尼乌斯从为罗马服役的军旅生涯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以无情的高效运用了自己的知识。他确保瓦卢斯一定会走这条道路,而且他的伏击准备工作一定花了好几天,甚至好几周。形势对罗马人非常不利。更糟糕的是,下起了暴雨,道路变成了烂泥潭,行军速度被拖慢,装备也难以操作。瓦卢斯对危机的处置很不好。他在早期就命令将大部分辎重焚毁,这很可能会传播紧张气氛。敌人迅猛攻击,蚕食着罗马军队,绝望情绪开始散播。他们抵达敌人精心准备的伏击场时,敌人的攻击更猛烈了。日耳曼人的壁垒有好几个出击点,武士们可以从那里冲出去进攻,然后可以撤回来躲避。壁垒虽然不超过五英尺高,但足以打断罗马人进攻的势头,而且给了在那里作战的日耳曼武士重要的居高临下的优势。罗马人在狭窄的道路上被围堵得动弹不得,并且从四面八方同时遭到攻击。罗马人拼命努力组成协调一致的战线。【11】

一位特别优秀的将领仍然有机会恢复部队的秩序,向敌人发动集中攻击,从而脱险。瓦卢斯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将领,很快就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他的一名部下自行率领骑兵冲了出去,后来在另一条道路上被包围和屠杀。瓦卢斯自己也负了伤(我们不知道伤的有多重),不久之后就和另一名高级军官一同自杀了。他的父亲是在腓立比战役之后自杀的。然而,在内战中失败而自尽的罗马贵族可以得到仰慕,但率军与外敌作战的指挥官自杀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指挥官都绝望了,那么士兵们还有什么斗志?一些人,包括几名高级军官,投降了,而其他人逃走了,或者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日耳曼人砍倒。一些士兵还在战斗,发动了绝望的进攻,希望突破壁垒,逃出生天。在战斗中,壁垒的一部分坍塌了。考古发掘让我们能瞥见最后的殊死搏斗的一些场景。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头骡子的骨骸,它脖子上挂的铃铛塞满了不久前从地上拔起来的草,以便减小声响,说明罗马人企图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发动进攻。另一头骡子爬过壁垒,坠落到另外一边,摔断了脖子。【12】

突围的努力都失败了,瓦卢斯大军的士兵们一个个丧命。很多俘虏很快也被兴高采烈的日耳曼人作为祭品处死,以感谢诸神给了他们这场胜利。也有一些士兵被当作奴隶,多年后有些人逃回了罗马,或者被赎回,讲述了当年的恐怖故事。瓦卢斯被匆匆火葬,但没有烧完。他的遗骸被埋葬,但后来又被挖出来,遭到亵渎。三个军团的鹰旗,其他很多军旗,大量甲胄、武器和其他装备被掳走。胜利的纪念品被分发给各部落,或者被送给其他部落,以鼓舞他们加入叛乱。瓦卢斯的首级被送给马罗博杜斯,但马科曼尼人的国王选择与罗马维持和平,并且害怕阿米尼乌斯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于是将这恐怖的礼物转送给罗马人。瓦卢斯的首级最终被送到罗马,得到恰当的火化,并以礼下葬。【13】

在正式宣布伊利里库姆的胜利的仅仅五天之后,日耳曼大灾祸的噩耗传到了罗马。至少假以时日便可以从巴尔干抽调部队到莱茵河前线。但在日耳曼的惨败比在潘诺尼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失败严重得多,可以与前53年卡莱战役的灾难,甚至汉尼拔施加给罗马的惨败相提并论。仅仅几天之内,3个军团被全歼,这相当于全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以上。在更多消息送抵之前,罗马人不知道在日耳曼的其他罗马军队是不是也已经被消灭了,成群结队的日耳曼武士是不是已经渡过日耳曼,在洗劫高卢。此次失败本身已经很严重,对元首及其政权更是严峻挑战,因为他们一直自诩得到诸神恩宠,因此常胜不败。更糟糕的是,他的一支军队丢失了宝贵的鹰旗,为罗马的荣誉抹上了一个新的污点。何况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在过去常常夸耀自己收复丢失鹰旗的功绩,如今就更显得很尴尬。恐惧迅速在罗马蔓延。【14】

奥古斯都震惊了,这一次似乎更愤怒而不是绝望。狄奥说有好几部史料讲到元首倍感挫折,撕坏了自己的衣服。他命令对罗马城的十四个区加强巡逻,谨防动乱,尤其是防止蛮族出身的奴隶趁机造反。这不大可能发生,但军队的出现强调了政府仍然掌控着局面,让紧张的人放下心来,让潜在的不安定分子不敢行动。元首担心他自己的日耳曼骑兵卫队对他不利(奥古斯都年轻时的卫队是西班牙人,后来换成了日耳曼人)。这是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这些日耳曼士兵还是被非常公开地调离罗马。一个更强有力的姿态是,奥古斯都宣誓,“如果共和国局势改善,”就举办特别的竞技会来感谢“至善至伟朱庇特”。这是一种荒废了一个多世纪的仪式,奥古斯都将其复苏。同时,他延长了各行省总督的任期,以保障稳定性,让有经验的人掌管帝国各地。他下令进行新的征兵,不足为奇的是,这次比公元6年更难招到新兵。于是他命令以抽签方式强行征兵,尽管这种方法不受欢迎。有些人仍然企图逃避兵役。为了以儆效尤,政府处死了一些逃兵役的人。与此同时,已经在役的士兵的兵役期被延长,更多已经退伍的老兵被重新入伍。政府又一次收购奴隶,赋予其自由,并将其组成特别部队。【15】

很快,提比略被派往莱茵河地区执掌大局。在这期间,奥古斯都一连好几个月拒绝剃须理发,就像他当初发誓为被害的尤利乌斯·恺撒复仇一样。这一次没有发行描绘他满脸胡须的钱币或图像。公众心目中的奥古斯都不是那个邋里邋遢、头发蓬乱的老人,而仍然是青春永驻、沉稳从容的元首。私下里,他暴跳如雷地痛斥瓦卢斯,有时在家里用头撞门,喊道:“昆克提利乌斯·瓦卢斯,还我军团来!”已经死掉的将军被当成替罪羊,而最早的一批文献将阿米尼乌斯描述为叛徒。这两种说法都不算不公平,但都不是完整的故事。后来,元首每年都将此次灾难的日子当作哀悼日。他没有组建新的军团来取代损失掉的3个,这说明要补充现有单位的兵力,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即便多年后组建新军团时,也从来不用十七、十八和十九这三个番号。【16】

随后几个月里,日耳曼传来了稍微好一些的消息。就像历史上所有的非正规军一样,阿米尼乌斯的部下在得胜之后就作鸟兽散,带着战利品各自回家过冬。目前只有少量武士还在作战,其他一些被他们的成功激励并且自己也想得到荣耀和战利品的人也加入进来。瓦卢斯之前派到各地的小分队大多损失掉了,但一群日耳曼武士攻击位于阿里索[1]的罗马军事基地(可能就是哈尔滕发掘出来的地点)时被打退了。在英勇的防御战之后,阿里索守军带着大量平民借着夜色溜走,戏剧性地安全撤回莱茵河边境。河上的所有渡口都在罗马人手中,似乎并没有遭到猛烈攻击。瓦卢斯剩下的2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基本上完好,指挥官们在竭尽全力地组织连贯一致的防御。【17】

[1]应当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具体地点至今不详。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