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文化学”《图腾与废墟》: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返观

“文化学”《图腾与废墟》: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返观

时间:2022-11-04 10:35:34来源:封面新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封面新闻的《《图腾与废墟》: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返观》,希望大家喜欢。

《图腾与废墟》: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返观

《图腾与废墟》

□庞惊涛

作家章夫的《图腾与废墟》(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7月)从祠、宫、城、堡、人、家六个历史维度,创新地运用比较文化学、尤其是比较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比较和分析“轴心时代”的欧洲大陆历史和中国特定历史时代下的区域史,其形成的史辨、史心和史观,既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返观,也是一次非常虔诚的对话。

必须注意到,章夫走进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时空的那些“图腾”与“废墟”,不是出于比较文化学、尤其是比较史学的研究需要,而是首先从新闻人、文化学者游历的角度进入。因此,比较文化学、比较史学的研究必然是他作为游历的副产品,这个副产品在最后形成文本时,游历的概念渐渐淡出,比较文化学、比较史学的观念渐渐占上风。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游历的价值和重要性。在新冠疫情影响和隔绝世界性游历的大背景下,章夫在前疫情时代下的游历,以及根据游历形成的比较文化学成果,堪称难能可贵。

由于《图腾与废墟》的大部分篇什我在编辑《看历史》杂志时已经先睹为快,所以,对他游历的线路、游历中的文化目击和文化体会并不陌生。系统成书后,我更看重他在体例上和中国历史进行平行研究的思维和观念、以及勇气,这是“比较”超越于“游历”概念的可贵之处。具体而言,他既要在世界上不同城邦(即上述六个维度之间)发现文化价值,又要注意他们之间各自的交流以及各自存在的意义,还要从整体性上对其现状和本质进行实证和思辨性上的阐释,这是帮助读者理解“轴心时代”的欧洲历史及世界各国文化价值等核心的关键。缺少了这些内容指向,就极易掉入低俗化、雷同化以及无意识化的“到此一游”和“跑马观花”,读者也似乎只能在那些文本中看到“游历”,而看不到“比较”,更看不到“文化”。

进入章夫的比较视野,我们依序看到比较文化学对比、交流和整体研究方法指导下的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如在“堡”的一章中,“一堆石头”的比较视野下,他帮助我们看出迈锡尼古城和雅典卫城的同与不同;在“城”的一章中,他帮助我们认识让世界“慢”下来的清迈古城和徘徊在传说与众神之间的圣城。他以此比较各种文化的特点,找出在构成一种文化的各种文化要素中显示出来的、区别于他文化体的惟一的和基本的特点。

在《16根大理石柱擎起“众神之家”》一文中,章夫感慨道,顺着年轮向上推演,这些石柱开始屹立的时候,世界东方的孔子、老子等先哲的对面,同样坐着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就像一盘跨越东西方的巨大棋盘,东西方这些“棋盘高手们”都在同时思考人类“下一步”的走势。

有着“现代语言学之父”之称的瑞士作家、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创造的“共时和历时”虽然基于语言学研究,但由于他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也往往被历史学者所重视。要阐述“共时”与“历时”的概念及其运用,显然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我们只能以“共时”与“历时”这一组语言学概念作为解读历史的方法,进入到《图腾与废墟》中的“共时”与“历时”叙述,以发现章夫对断代史与通史的研究兴趣,当然,这样的断代史与通史关注与研究兴趣,和陈寅恪先生的中古史研究旨趣及其学术理想、尤其是学术价值虽然没有可比性,但意义上却是一致的:向前,致敬史家;向后,启迪后来。站在中间的桥梁位置,章夫明白作为一个新闻人和文化学者存在的意义,对他国历史的关注,对本国历史的重视,返观与自审,交流与对话,缺一不可。

通过《图腾与废墟》的比较文化学、尤其是比较史学的写作,我们看到了章夫作为新闻人和文史学者“两栖人”一种潜在的可贵品质,即在静态的“图腾与废墟”发现鲜活的人、观念和意识,以及这些观念和价值构成的史观与史才。对学术意义上的中西方历史怀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相信能在这部著作里有比较会心和启智的发现。当然,仅仅是作为历史和人文的游历,《图腾与废墟》的“在场”价值同样不言而喻。要知道,学术意义上的发现和认识,往往是以游历作为其基础的。后疫情时代,基于比较文化学方法论上的跨文化和跨学科比较研究,当然少不了自然、自由和自在的“游历”。那么,就让这部《图腾与废墟》,作为我们开启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游历的参考书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