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匈奴”他被宋高宗赵构誉为“汉中兴良将”,留下一个著名成语典故

“匈奴”他被宋高宗赵构誉为“汉中兴良将”,留下一个著名成语典故

时间:2022-11-20 12:55:34来源:邓海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邓海春的《他被宋高宗赵构誉为“汉中兴良将”,留下一个著名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西汉武帝在位期间,此前一直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思想,对内与民休养生息,对外则采取和亲政策的汉王朝一改往日气象,开始主动出击,以捍卫屡遭侵扰的边疆。随着战事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许多优秀将领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大名鼎鼎的卫青、霍去病就在征讨匈奴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嘉祐集》中将卫、霍与同样身处汉武帝时期的另一位将领赵充国放在一起,认为这三人都堪称“贤将”。而到了两宋之交,宋高宗赵构也称赞赵充国道:“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师保胜为策,乃汉中兴良将也。”相比于卫、霍,赵充国知名度并不算高,但他不但战功卓著,还留下了一个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著名成语典故。

建元五年(136),赵充国生于陇西郡上邽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后来又迁居到金城郡令居县,即如今兰州市永登县。成长在西北边塞的赵充国自幼骑术精湛,长大后先是成为了汉军中的一名骑兵,后来又因为骑射的特长得以进入了宫廷禁军羽林卫。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已经可以称作走上人生巅峰了,但对赵充国这只是起点。

除了骑射这一特长外,赵充国从小就十分崇拜历朝历代的名将,因此平时喜爱研究兵法,对于边塞各民族的情况也有所了解。拥有如此众多优点的赵充国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天汉二年(前99),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但不熟悉地形的汉军遭到匈奴大军围困,一时间死伤惨重,粮草也很快耗尽。

危急时刻,赵充国挺身而出,他率领百余壮士杀出一条血路,李广利则率领主力部队紧随其后,总算逃出生天。在突围过程中,赵充国受伤二十余处,李广利上奏之后,汉武帝立刻下诏将其送回,随后亲自前去探视慰问了遍体鳞伤的赵充国,并封其为中郎。

汉昭帝即位后武都氐人发动叛乱,赵充国以护军都尉身份前去平定,事成之后升任中郎将,奉命屯驻上谷郡。后来,赵充国被召回朝廷担任水衡都尉,负责管理皇室财政。在此期间,他也曾奉命领军出征,在俘获匈奴西祁王之后,他被提拔为了后将军。汉昭帝去世后,赵充国参与到了霍光拥立汉宣帝的过程中,因拥立之功被封营平侯。

本始年间,赵充国以蒲类将军身份出征匈奴,在斩敌数百还朝后继续担任后将军,并被加封为少府。没过多久,匈奴派出十余万大军准备大举进犯,这一消息被归降汉朝的匈奴人题除渠堂上奏后,汉宣帝当即派出赵充国率领四万骑兵前往边境九郡组织防御。匈奴单于得知汉朝已经做好准备后,只得无奈领兵退去。

神爵元年(前61),西北羌人联合匈奴作乱,准备切断汉朝与西域沟通的河西走廊。此时赵充国尽管已经七十余岁,但仍然主动请缨道:“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汉宣帝认为赵充国精神可嘉,于是同意由他率军出征。在出发之前,汉宣帝又询问赵充国需要多少人马,赵充国回答道:“百闻不如一见。”这便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由来。

赵充国领命后先是来到了金城,他一面集结起一万兵马,一面打探敌情。了解敌人的情况后,赵充国已然成竹在胸,他每日在城中犒劳士卒,有羌人前来挑战时则下令坚守不出。久而久之,本就组织松散的羌人内部逐渐分崩离析,赵充国则在此时表示汉军前来只诛杀有罪之人,而有罪者可以通过诛杀其余犯人来除罪。赵充国此计的目的主要在于进一步瓦解羌人,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见赵充国迟迟没有动作,汉宣帝反而着急了,他下诏指责道:“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宣帝的诏书当中,还有那句著名的“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赵充国接到诏书后只得率军出击,但他特意下令不得追得太急以免敌军走投无路殊死反击。

追击到敌军筋疲力尽后,羌人首领靡忘终于向汉军投降,西北逐渐恢复平定。或许是由于劳师远征,同年秋天赵充国便患上重病,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将自己对于边疆事务的想法不断上奏。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返回长安,得到疗养后他的身体逐渐好转。儿子赵卬违法遭诛后,赵充国上书致仕,最终于甘露二年(前52)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尽管战绩不如卫、霍那般辉煌,但赵充国可谓昭、宣时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其勇略兼备、心系国家的品质也着实值得敬佩。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