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关中”同样为四塞之地,汉中作为王霸之地比关中差在哪里

“关中”同样为四塞之地,汉中作为王霸之地比关中差在哪里

时间:2023-08-24 10:35:39来源:史说话春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话春秋的《同样为四塞之地,汉中作为王霸之地比关中差在哪里》,希望大家喜欢。

地利作为古代作战时的三大有利条件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觑,但是,汉中作为中国四大塞地之一(另外三个分别为巴蜀、关中、上党),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却远不如关中,它比关中到底差在哪里?

关中指哪里?

其实,关中并非像现在的省市一样,是一个固定的行政区域,其地理位置在古代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范围。

最早提及并大量使用“关中”这个地名的是《史记》,共提及四十余次。最早的一处,是《始皇本纪》中的一条:“始皇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按照《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说法,关中位于渭水、雍山以东,黄河、华山以西,有时也将陕北包含在内。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东晋人徐广提出的四关说,“关中阻山河四塞,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四关之内就是关中,这与“关中”这个地名相符,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两千年的王霸之地

关中成为王霸之地,是从西周开始的,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东出函谷,一举而夺天下。后来秦人又以关中为基,南攻巴蜀,东取河东、汉中,最后统一中原。

秦朝灭亡后,谋臣韩生建议项羽以关中为都,但项羽不以为然,竟取了自己的家乡彭城为都,结果被刘邦从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抢先占了关中。

后来的隋唐也都是在关中建都。宋初,赵匡胤虽然选择了开封,但对关中这块王霸之地一直念念不忘,在去世前一年还亲自去长安洛阳考察,若非赵光义的一句“在德不在险”,北宋怕是已经迁都洛阳了。可以说,关中自西周开始,秦、两汉、隋唐近两千年来一直都是王霸之地。

汉中指哪里?

汉中地处关中之南,巴蜀之北,北面的秦岭高峻险拔,南面的大巴山浑厚绵长,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以为南北之屏障。汉水贯穿其中,“川原尽沃野,天府如关中”。

汉中北有陈仓、褒斜、傥骆、子午等古道和仙人、大散、斜谷、骆谷、腰岭等关隘可以据险;南有金牛、米仓、荔枝等古道和阳平、五丁、百牢等关隘可以扼守。粮草丰盈,险关庇蔽,进可攻,退可守。

关中和蜀地争夺的焦点

汉中自古就有“天汉”之称,帝王将相多以此为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发展势力、拓展疆土的根据地。

秦汉之交,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就在汉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项羽对刘邦的打压很明显,拳头不够硬的刘邦只能忍了。在汉水之畔,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朝拜帅三军惊。韩信利用古汉水的河道溯江而上至陈仓,顺利拿下关中平原,为日后夺取天下迈出了关键一步。

刘邦从汉中崛起,创建汉王朝,两汉历经四百余年,强汉对我国的历史影响巨大,因此汉中便有了“汉家发祥地”之称。

此后,汉中就成为蜀地和关中争夺的焦点,因为蜀地要想北上中原,关中想南下占领天府之国,汉中都是必经之路。

两汉之交时,据蜀地称王的公孙述,不甘于自守,趁刘秀忙于与赤眉争夺河北,向北拿下汉中,据阳平关,进窥关中,若非冯异在关中大破蜀军,公孙述有很大可能会复刻刘邦的称霸之路。

三国时的刘备在汉中登坛自称汉中王,而不是在成都自称蜀王,对汉中的重视甚至要超过荆州。后来无论是诸葛亮北伐,还是钟会伐蜀,汉中都是双方进一步攻击的桥头堡。

历史上的蜀地政权要么窝在蜀地,要么死磕汉中,很少由东进夺取湖北,继而北上中原的。

关中相比汉中的优势:

一、地理方面

两者虽然同为四塞之地,都是易守难攻,但关中是位置最好的金角,而汉中仅是银边之一。

从地形图上看,关中北面是人烟稀少的陕北高原,西面是陇西高原以及“河西四郡”,西北方向是陇东高原。

从地缘上来讲,关中的北方,很难有游牧民族能够跨越陕北高原和陇东高原的千沟万壑,况且即便是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也并不是直接陆地相连,而是隔着一条并不低矮的北山山脉。在关中平原的西部,很难有外敌具备足够实力横穿河西走廊,一路杀关中。所以,在关中的北部和西部两个方向上,很容易形成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至少没有可以能够匹敌的像样对手。

从关中往东看,出潼关就是可以逐鹿中原的关东,或称“河东”。

传统意义上,来自河东的外敌进军关中,走大路需要途径函谷关和潼关等要塞所处的“崤函通道”。这条大路由黄河河道冲击而成,由北部的中条山脉和南部的秦岭余脉,夹在一起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天然通道。

“崤函通道”,自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扬名天下。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条路,所以沿这条军事路线,恰恰也是最难实现的。无论函谷关还是潼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隘。

相对来说,关中东北面是其薄弱点,因为走山西可以绕开潼关天险,这也是历代攻打关中军事行动中的常见选择。比如南北朝时期东魏进攻关中的玉璧之战,走的就是黄河古渡口中的蒲津渡,不过关中政权在这些渡口都设有重镇,比如扼守蒲津渡口的重镇蒲坂,而且守军占有地利,完全可以选择半渡而击。

所以,即使选择走黄河渡口,进入关中也很难办到。

至于关中的南面,则是隔秦岭相望的汉中。

汉中虽然与关中隔着崇山峻岭,但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有四条狭窄的河谷以及开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

陈仓道是最传统的道路,为山间河谷小道,在发明栈道之前,几乎是唯一的通道,此路路途长,路况差,汉中一侧的出口为阳平关,关中一侧的出口为散关,都很难突破。

褒斜道是战国时蜀国所建,是最古老的也是保养最好的一条栈道,此路路途中等,路况最好,离长安也不算远,诸葛亮北伐时就曾多次从褒斜道出兵。对汉中而言,褒斜道出口——褒谷口,并不是很好的防御点,钟会伐蜀时就是从此道入,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进入了汉中。

而汉中一侧的出口——斜谷口,因为建有军事重镇——郿,以及在渭水之南,所以易守难攻,当年诸葛亮出斜谷口,司马懿就屯兵于郿,致使蜀军不得寸进,最后饮恨五丈原。

傥骆道是三国时才修筑,由少部分栈道、极短的水道、大部分山路构成,路况一般,之所以被屡屡使用只是因为它路程最短。

子午道为王莽所修,栈道为主,路途中等,路况最差,但出口离长安最近。对关中而言,此路最大的缺点是南侧的出口离汉中郡治南郑太远。

总之,崇山峻岭的秦岭对汉中、关中两边几乎是平等的,但相对而言从关中对汉中发起进攻相对容易一些。

汉中与巴蜀之间的通道也有两条,一是金牛道,为汉中通蜀地的主要道路,为先秦时蜀国所建,从成都直通汉中,全长1500公里,是最长的古蜀道。作为曾经的官道,它的路况较好,也因此此路有许多的雄关险隘,比如汉中西侧的阳平关,蜀地的剑阁等等,都曾让曹魏或蜀汉寸步难行、铩羽而归。

另一条是米仓道,因过米仓山而得名,它始于夏商,贯穿秦巴,北上中原,南下巴蜀,古人称大行道。作为出入蜀地的重要交通线之一,相比金牛道,米仓道要难走百倍,《辞源》的描述是:“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至今川蜀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岩碰岩哟山碰山,爬不完的坡啊上不完的坎,马帮走不完米仓道。”

当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就是走金牛道,面对阳平关不能寸进,才又绕过米仓山西北段,来到了海拔800多米的定军山。

其实由米仓道攻南郑要比金牛道路程短不少,但刘备宁愿曲线进军也不走米仓道,可见其险峻。

与关中类似,汉中顺汉水东出,可进窥襄樊、东南。

汉水连贯汉中与湖北,汉中居其上游。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族弟苏代在策划合纵时,就曾谈到秦自汉中下汉水击楚郢鄢之地的便利:“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越大巴山南进也不易,但顺汉水南下却非常便利,当年晋灭吴之战,益州刺史王浚就由汉水后发先至,直攻建业,抢了大将王浑的灭吴之功。

虽然汉中也是四塞之地,进可攻,退可守,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北两面都是欲占之而后快的强敌关中和蜀地,可谓三战之地,这一点是远不如关中的,这也是银边不如金角的地方。

二、经济方面

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周人首营关中,对于秦川开发较早。此地支流纵横,战国末期又曾开挖过郑国渠,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张仪、韩生、张良都曾称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虽然汉中也是汉水冲击的肥沃平原,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但因为面积远小于关中(汉中1400平方公里,关中3.4万平方公里),人口、耕地的承载能力有限,作为称王称霸的辅助则可,作为根基则严重不足。

三、军事方面

因关中地处北方,气候宜人,加上关中平原的存在,使关中地区可以自己产马,并且马匹的质量即便不如汗血宝马这样的优良马种但也比巴蜀地区的矮马更加适合作战。

关中西靠河西走廊,因为有萧关和散关的存在,让其对西北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而且富裕人口众多的关中面对人口稀少荒凉的西北,完全可以进攻西北产马地让自己获得优良的骑兵。

而汉中限于自身的面积劣势,没有养马地,而且西面是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即使购买战马,也只能从关中购买西北快马,或者从蜀地购买矮马,组建骑兵完全受制于人,没有独立发展的空间。

汇总而言,汉中虽然与关中一样,四塞之地,阻三面而守,以一面东制诸侯,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但西北无胡宛之利,缺少战马,又受限于自身的承载能力,受到关中和蜀地绝对的经济和人口压制,作为王霸之地是远不如关中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