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历史上三国马谡没有被斩

历史上三国马谡没有被斩

时间:2016-06-18 19:44:00来源:黄埔信息网
没有被斩

关于是否有斩马谡的事情,很多人持有异议,当时马谡战败回到大营之后就被人关押到了牢中然后押解回蜀中进行审判。关于挥泪斩马谡的桥段最初开始是的三国演义。小说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的诸葛亮和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马谡

在《向朗传》中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当时丞相长史是向朗,而马谡跟向朗关系好。向朗知道马谡没有投案自首畏罪潜逃,被牵连免去官职,无所事事十余年,一直到诸葛亮死候他的境遇才有好转。还有就是马谡死之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他照顾好一家老小,而如果是诸葛亮斩的马谡,马谡完全有机会和诸葛亮当面说这一番话,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马谡是知道自己死前没有机会和诸葛亮见面了,只能用书信托孤,他已经被押解回蜀中,在大军班师回朝之前就会受到审判。

历史上都知道马谡死了,但是如何处死不知道,从《诸葛亮传》和《王平传》都写出了这段历史。马谡传中写马谡最后的结局是病死在狱中,所以他不会是死在诸葛亮手下。

综合以上史料可以得出,马谡虽然犯了大错,但是诸葛亮爱才之心,不会亲自动手,只是把他弄到了牢中,最后马谡死在了那里也不知道是不是会让诸葛亮感到悲伤。马谡死了之后,诸葛亮把马谡的儿子视如己出,照顾他妻小,尽自己最后的义务来减少内心的愧对。

马谡怎么死的

马谡的才华和名气深受诸葛亮的喜爱,同时马谡和诸葛亮在探讨谋略方面志同道合,经常从白天讨论到黑夜。马谡逐渐成为诸葛亮的亲信。虽然在临终前曾经和他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确认为马谡是一个可用之才。

马谡处死

所以在北伐之时,马谡自告奋勇,加之诸葛亮对其十分器重,因为在此之前马谡有过出色的表现,比如用攻心计平定了南中,利用反间计赶跑了,使得诸葛亮对马谡更加地信任于他,所以诸葛亮就把这重要的兵权交给了马谡,将5000兵力资源交予马谡。

马谡出兵前往祁山领导之时,一意孤行,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了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山顶上,由于水源缺失,导致军心大乱,王平又由于兵力少,寡不敌众无法进行支援,导致街亭失守,从而进一步导致前往祁山北伐魏国的战争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并且使得整个蜀国处于危难之中。作为北伐魏国战争的领导者,这次战争的失败其责任主要在于马谡,而马谡虽是领导人使得这场战争失败,但是为什么罪及至死?虽然马谡是诸葛亮的嫡亲,但是诸葛亮最终还是亲手挥泪斩首了马谡,原因就在于如果马谡不死,蜀国将会发生巨大的内乱,诸葛亮虽然是蜀国的主要领导者,但是他的威望还是不能保全马谡的性命,所以为了稳定人心,诸葛亮还是选择了挥泪斩马谡。

三国马谡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画像

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俩人忘乎所以。

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在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违背了刘备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予其以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一意孤行,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年仅39岁。

虽然马谡为人言语浮夸超过其实,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气这是不可置否的,在诸葛亮南征之时,马谡就以其过人之才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使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中大获全胜。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