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陵墓”汉景帝陵墓中出土了两块鼠骨,专家说:这就是古人吃鼠的证据

“陵墓”汉景帝陵墓中出土了两块鼠骨,专家说:这就是古人吃鼠的证据

时间:2023-05-10 10:36:10来源:历史小店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小店的《汉景帝陵墓中出土了两块鼠骨,专家说:这就是古人吃鼠的证据》,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个吃蜘蛛的人,是不幸的,因为蜘蛛不好吃。在我国古代,食材比较受限制,但对于有些食物,古人却选择避而远之。在清理汉景帝陵墓的时候,专家们曾出土两块鼠骨,最初专家们猜测:古人会不会吃老鼠?果然在这些古人的陵墓中,专家们找到古人吃老鼠的证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他与皇后王氏被葬在阳陵,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阳陵始修建于汉景帝前四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耗时约为二十八年。

1998年,陕西省的文物专家们接到上级消息,准备对阳陵进行保护性发掘,专家们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铁器、金器、玉器、石器等等,数量可以用极齐繁多来形容,但让专家们没想到的是,汉景帝的陵墓中还发现动物的骨骼。

在墓中发现动物骨骼并不奇怪,毕竟古人会用牲畜当陪葬品,但汉景帝陵墓中的骨骼却不是家畜和野生动物,而是老鼠骨头。最初,很多专家都认为,应该是老鼠偷偷跑进陵墓,然后死在里面,正因如此,陵墓内才会出现老鼠骨头。

可是部分专家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们认为老鼠应该是陪葬品,也就是说,古人应该是吃老鼠的,并且认为老鼠的味道很美味,但这个猜测刚提出来就被否定了,因为汉景帝是一国之君,他能吃到的美味食品太多,他应该不会自降身份吃老鼠肉,当专家们开始讨论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968年5月,河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正在进行工程建设,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工人们竟在这里发现一座古墓。在清理古墓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发现,1号墓的墓室竟是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这种墓室被称为“崖墓”,在西汉的11个皇帝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采用这种建筑方式。从墓室的风格上看,这座陵墓的主人身份应该极其尊贵。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专家们发现一件带有文字的文物,上面雕刻“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这句话中提到的“卅四年”,指的就是“34年”,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刘胜在位时间最长,为42年,所以专家们认为,这座陵墓就是汉景帝儿子中山王刘胜的陵墓。

陵墓的主人之谜被揭晓,可是墓中出土的几罐东西,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刘胜的陵墓中,竟陪葬好几罐老鼠,这些老鼠还是不同种类的,并且骨架比较完整。

看到这样的情况后,专家们可以确定,刘胜应该是一位食老鼠肉爱好者,这两罐子老鼠,直接证明古人吃老鼠并不是虚传的,古人食老鼠已经出土实物,但他们是如何食用的呢?

宋代诗人陆游曾在《述怀》写道:“玉非鼠朴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这句诗中的“鼠朴”指的就是未腊制成的鼠肉,而陆游直接将鼠肉与美玉类比,这足以证明古人是喜欢吃鼠肉的。

《养小录》记载“蒸黄鼠”的做法,需要将黄鼠泔浸一二日,入笼,然后将黄鼠的背部朝下,像蒸馒头一样蒸,稍后取出去毛刷净,每只切成八九块,加入椒盐末,裹上面再蒸,注意掌握火候,要一次性将其蒸熟。当然,除了蒸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直接煮熟。

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虽然现在有竹鼠和三叫等菜肴,但吃老鼠始终都没有像吃猪肉一样普及,因为吃老鼠不仅不卫生,还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吃鼠不吃鼠,这个已经不是美味不美味的问题,而是能否越过那个障碍门槛的问题……而古人对鼠肉的态度,绝对超过了现代人,这个值得我们钦佩!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