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有效课堂教学!(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有效课堂教学!(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时间:2021-07-16 16:27:20来源:黄埔信息网

有效课堂教学!(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课堂互动是教学效果能否达到最优的关键,好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比率与思考比率,也能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业提升。可现实中很多老师课堂互动的效果并不好,低效互动、无效互动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少部分老师不进行课堂互动环节。

不可否认,对于课堂互动的作用很多老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课堂互动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非常复杂的教学环节,说简单是因为很多老师在课堂中都有设计,说复杂是因为设计并没有抓住课堂互动的核心。课堂互动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活跃课堂氛围、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其核心在于通过互动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思考性,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收获成就。

课堂互动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由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流,老师的互动大多是无效的,甚至是无互动的。经常用到的互动可能是这样的提问:“大家听懂了没有;赵三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学生配合回答,则产生了一次双向互动。如果学生不回答,则连最基本的互动模型都没有出现。然而,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这类最简单且无效的互动少了,但是有效的互动并没有更好的呈现于课堂。大家注意到课堂互动能够有效的活跃气氛,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但是这样的促活跃、提兴趣、引注意最终能够成为学生学业提升、教师教学有效的基础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趣味课前导入只是为了活跃空气,课中趣味段子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这样的互动虽有必要却也严重缺失了与教学效果相关的重要元素。

那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呢?

首先要明确课堂互动的基础条件和互动环节。在这一点上要遵循“一问三动”的原则。

一问:以问题为教学互动开展的基础与条件。无论是课前导入的游戏,课中讲授的幽默段子,都要以所授知识相关的问题为结尾,用于引发学生思考。

一动:利用教学热点设计互动。教学热点是指学生熟悉的、与经验、经历相关的内容。只有内容与学生有关,互动时才会有熟悉感、才能提升参与感。

二动:在教学重难点上设计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老师的课堂互动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互动的时机点选错了。

三动:在教学疑点上设计互动。作为教学老师,应该非常清楚哪些是教学疑点,哪些是学生经常难以理解、易混淆的疑点。在这些疑点上进行互动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解决教学疑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教学互动的最基本原则,需要老师谨记。这也是指导老师进行互动设计的指南针,只要互动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至于采用多样的呈现形式只是积累的问题。

课堂互动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在谨记教学互动的基本原则后,还需要掌握课堂互动的七步底层操作。无论在教学互动设计中采用怎样的互动形式、加入怎样的互动元素,这七步是永恒不变的。缺少这七步,再精心的互动设计都是花架子。

第一步:情境创设引注意。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课堂起初的时间都会利用游戏、故事、实验等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的是把学生的兴趣带入到课堂中。这也是一切教学互动的前提,只要学生紧随老师步伐,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第二步:抛出问题促思考。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后,老师需要立即抛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情境内容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很多老师经常犯的一个问题是在课堂提出问题后便立刻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互动同样也得不到好效果。

第三步:随机提问获反馈。学生在思考后,老师需要通过随机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掌握情况。这其中需要注意对于学生样本的抽取。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专门点名学习好的,成绩优秀的,这样的方式是采集不到合理的班级学习样本的。科学的样本应该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至少包括:低中高三个学业层次的学生。

课堂互动七步让教学更有效

第四步:针对共性做引导。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很好的收集到关于学生的共性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拆分式的引导和连珠炮式的提问,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步:二次提问验结果。经过引导后,再次提问继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样本的采集。同时提问与回答的形式也要有所设计,到底是口头回答,还是展示纸质答案,是全体回答,还是针对抽查?

第六步:系统总结固成果。在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与引导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但是还需要做最后的总结工作。其目的自然是再次巩固学习内容,至于总结的形式可根据时间进行不同的设计。

第七步:提出假设助思辨。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教知识,学生学习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老师还需要通过假设,让学生多维的去思辨。提升学习的应用。

以上七步虽非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设计方案,却也是课堂互动得以有效设计的基础。课堂互动的重要之处不言而喻,然使课堂互动得以发挥有效性不光要注重其形式的多样,更重要的是其核心的把握。只有如此,课堂互动才可能产生更大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效果。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