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吉林”这个“考古资源小省”如何五获“中国考古奥斯卡”?

“吉林”这个“考古资源小省”如何五获“中国考古奥斯卡”?

时间:2023-04-19 10:35:33来源:央广网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央广网的《这个“考古资源小省”如何五获“中国考古奥斯卡”?》,希望大家喜欢。

央广网长春4月19日消息(见习记者 张学龙)春风有信,花开有期。

3月28日,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吉林考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并不是吉林的考古项目第一次获此殊荣。从199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启动第一次评选以来,这一被称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的评选已走过33年。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也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通化万发拨子遗址、和龙西古城遗址、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和图们磨盘村山城后,第五次荣获“中国考古奥斯卡”。而且在过去六年内,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拿出了三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辉煌战绩,这对一度被认为“考古资源小省”的吉林来说,实属不易。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参加2022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的海报(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一骄人的成绩单,生动展现了吉林考古工作对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出白山黑水黝亮的文化底色和夺目的历史光芒。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刚刚进入不惑年纪的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愈发彰显风华正茂?这背后,是吉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持续不断、文化遗产不断累积的“厚积薄发”,是吉林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考古事业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吉林考古人踔厉奋发、砥砺深耕、稼穑蓬勃、梦想熠熠的生动诠释。

近日,记者来到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到了这次获得“十大”的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工作的发掘领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解峰,认真梳理出这5个考古发现的详细清单,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寻到中华文明的灿烂曙光。

我们和解峰副所长的对话,很大程度上是他拿着一把放大镜给我们解码——一段段之前我们并不知晓的历史文化。这次访谈,严格说来并不算真正的采访,很大意义上是他对于记者的一场关于吉林文化的输出。

说起他亲自带队进行发掘,并在北京汇报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情况,最终获得“十大”,确实非常不容易。

在发掘现场的解峰(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3月28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王巍先生总结:2022年是考古界的大年,好项目特别多,主动发掘占的比例比较大。因而,“珲春古城村寺庙址”能在22个项目中胜出不仅不易,而且难能可贵。

对于记者“吉林考古所三年拿了两个‘十大’,是怎么做到的?是发掘的偶然性还是多年工作积累的必然性?”的问题,解峰的回答是考古工作肯定都是多年的积累,凝聚了考古工作者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

说起这些专业知识来,解峰侃侃而谈。他介绍了珲春古城村遗址考古工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5年珲春古城村旱田改水田,农民在作业时翻出了佛像、瓦当等,于是珲春农管所做了考古调查,发现了1号寺及其西南约200米的2号寺。确认1号寺已经在农田改造中遭到了严重破坏;2号寺应系渤海国时期大型佛寺遗址。

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佛像残片(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第二阶段,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11年“吉林省境内渤海国时期寺庙址专项调查”期间,对两处寺庙址进行复查工作,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历次采集到的遗物进行了整理,引起了学界关注。推测古城村寺庙址蕴含的考古学信息可能对解决高句丽、渤海考古上的若干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对古城村寺庙址开展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表明,1号寺始建年代不晚于公元5世纪,至少沿用至公元10世纪初,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时期佛寺遗址,也是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2号寺始建于不晚于唐渤海国早期,废弃年代不晚于公元10世纪初,是唐代东北地区佛教寺院的典型遗存。

古城村2号寺庙址出土瓦当、檐头板瓦(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古城村2号寺庙址出土舍利函(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两座寺院如此重要?这也是3月28日“十大”发布会上评委向记者们解释的。

为什么在东北小城发现的两座高句丽和渤海国时期的寺院能够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据解峰介绍,高古丽渤海考古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汉唐时期考古的考古研究的中心核心,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包括高句丽、渤海国两个时期的遗存,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厘清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历史安全与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评价道,“遗址清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的佛教造像风格、题材跟中原地区魏晋以来的佛教一脉相承,是对国际学术界一些声音的有力回应。”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考古工作揭示了中国古代的众多发明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支撑。

吉林考古人不仅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探索本地区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职责,更肩负着深入阐释祖国边疆地区考古遗存文化内涵的重任。

回顾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前四次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更能发现吉林考古人为揭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神圣使命不懈奋斗的意义。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选项目,也是吉林考古的第一个“十大”。

荣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通化万发拨子遗址,民间俗称“王八脖子”,它的发掘是吉林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在距今40000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数万年来人类活动从未断绝。

通化万发拨子发掘区全景 (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万发拨子遗址是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文化堆积可分为13层,堆积最厚处达3.12米。共发现137个灰坑、22座房址、9条灰沟、1条环山围沟、56座墓葬。

依据地层关系及出土物,遗存大致可分为六期,即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及明代。大致涵盖了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部及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古文化遗存。

其中,墓葬较有特色,分为土坑墓、石棺墓、石棺石椁墓、大盖石墓、大盖石积石墓、无坛石圹积石墓、方坛积石墓等七种形制。万发拨子高句丽早期积石墓的发现及其与该遗址高句丽时期墓葬的传承关系对研究高句丽墓葬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遗址中与这两种墓葬同时期的生活居址亦有发现,二者相互印证可较全面地反映出高句丽早期及先高句丽时期的社会生活,并对高句丽起源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和龙西古城遗址是吉林考古的第二个“十大”,入选了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西古城遗址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古城村,距西城镇4公里,距和龙市23公里。西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五京之一的中京显德府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古城全景 (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西古城城址有内外双重城垣,内外城均呈南北纵向长方型,城垣为土筑。外城东、西城墙长720米,南北长630米,南、东、北垣保存较好,残高一般在1.5—2.5米左右,最高处可达4米。东垣偏南部各有一个缺口,西垣基础保存完好。内城南北长310米,东西长190米,城垣基础尚清晰可辨,现辟为小路或田埂。内城共有5座宫殿遗址,南北纵向沿同一轴线分布有3座宫殿遗址。

西古城出土兽头(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西古城是吉林省内规模最大,格局和遗存最为丰富的渤海国都城遗址,证实了渤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诸方面与唐朝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多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为研究渤海国、东北中世纪史、边疆与中原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文化的见证。

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是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也是吉林考古的第三个“十大”。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原名宝马城遗址,202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解决遗址的年代、性质与布局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14—201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五个年度的勘探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近4500平米,勘探近110万平方米,出土以建筑构件为代表的各类遗物超过5000件,基本掌握了建筑的形制与组群布局,2016年出土的“癸丑”铭文玉册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

长白山神庙整体航拍图(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是次根据出土的玉册,可以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庙故址。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禅五岳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之际派遣官员前往祭祀。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为了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敬,又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神庙的选址经过精心考量,占有区域内最为高敞的地利,城内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

天气晴好时,从宝马城南眺,长白山主峰尽收眼底,体现了其超然的地位。长白山神庙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

2021年4月13日,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考古项目榜上有名,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吉林考古的第四个“十大”。

磨盘村山城远眺(央广网发 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七组一处北、东、南为布尔哈通河环抱的独立山体上,城内最高点海拔388米,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往,人们曾在磨盘村山城城内采集到金仿汉仙人神兽铜镜等多件带铭文遗物。为了准确认识磨盘村山城的年代、性质和空间布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至2022年对磨盘村山城连续开展了长达10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8400平方米,勘探范围超过20万平方米,调查范围达20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初步架构起山城始建、使用、废弃、沿用的过程,确认遗址主要包含两期文化遗存,其中晚期遗存属于金末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遗存的年代在公元7—8世纪之间,具体性质可能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东夏国历史在史书上记载很少,通过考古工作,有助于了解这一短暂割据政权的兴衰史,也对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被元军灭亡的13世纪中国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即将被全面揭开神秘面纱。

同时,磨盘村山城发现的以红褐色网格纹、绳纹瓦件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年代处在7世纪至8世纪之间,文化特征也兼具高句丽和渤海早期特点,重新确认了以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

四十年风云激荡。

如今吉林考古人不仅继续深植于白山黑水间发掘、探索、求知这片土地上成千上万年前的存在,也在红色遗迹的发掘上硕果累累。

2022年,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获重大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各类相关抗联遗址2600多处,并出土一批抗联时期的遗物。现有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表明,该遗址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联遗址群。

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的诞生地。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发现真实再现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生动呈现伟大抗联精神,是全国革命文物工作的积极探索。

目前,吉林省已全面启动考古抗联——磐石红色文化探源工程,以及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航拍测绘工作,正加快推进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东北抗联遗址公园建设。这也是2023年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东北的春天来得晚,在3月末和4月中旬的这两次席卷半个中国的扬沙天气中,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多个小分队已经悄然出动奔赴一个又一个考古项目地。

东北的发掘季即将开始了,踏查路线、前期安排等都已经就位。以往人们印象中文物资源小省的吉林,根据2017年出版总第678期的《中国国家地理》中刊载:到2016年吉林已经发掘出411座古城!

吉林的考古资源并不匮乏。

吉林的考古路线图,文化主题公园,让学生能够体验田野考古发掘、触摸历史文明脉搏、感受文化遗产魅力。吉林文物考古研究所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公共考古活动。

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点任务。考古学肩负文物发掘、研究、保护、阐释及传承的重任,过去四十年吉林考古人已经用来自边疆地区的历史回声,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当下,中国考古学正在以奋发昂扬的姿态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

俊采星驰,积厚流光。我们静待吉林考古人的下一声惊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