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负荆请罪的资料介绍 负荆请罪的意思解释

负荆请罪的资料介绍 负荆请罪的意思解释

时间:2016-06-05 12:47:00来源:黄埔信息网
负荆请罪的资料

关于负荆请罪的资料是这样的,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因为有功被封为相国,地位更在当朝名将之上。廉颇对蔺相如非常不服气,认为他凭借的不过是一张嘴,而自己却在战场上拼死杀敌,到头来蔺相如的官却比自己更大。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心思,此后一直躲着这位将军,避免与他发生冲突。

蔺相如(左)廉颇雕像

蔺相如的门客不解,认为相国不用害怕廉颇。这时候蔺相如才向大家解释了他躲着廉颇的原因。原来蔺相如之所以不和廉颇发生冲突是为了大局着想,如果让敌国知道将相不和,那赵国就会陷入危机。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觉得自己确实心眼太小,亲自负荆请罪。自此两人合力保卫赵国。

关于负荆请罪的资料不只有这个故事,还有两位主角的生平。蔺相如本来是赵国太监首领门下的一位门客,按照正常的升迁他没有机会当相国,可是当时的国家形势给了他这个机会。赵国和秦国相比实力较弱,蔺相如的出现填补了赵国外交的空白。蔺相如不仅从秦王的手里拿回了自己国家的和氏璧,还在渑池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曾经攻取齐国的晋阳城,可以说功勋卓著。廉颇和蔺相如在负荆请罪事件后成为了好朋友,共同守卫赵国。廉颇打仗很有实力,可是在秦国的挑破离间下,赵王启用了,蔺相如撑着病体劝说君王。但是赵王固执己见,导致赵国的实力大减,在长平一战中损兵数十余万。赵王听信了谗言不再重用廉颇,导致将军出走,抑郁而卒。

负荆请罪的意思

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原话是“肉袒负荆”。后来这四个字演变成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说背着荆条向人请罪,用来形容主动向人道歉、认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负荆请罪

“负”是背负、背着的意思,比如如释重负中的“负”字也是一个意思。“荆”是荆条,是一种灌木,它的茎很坚硬,所以在古代常常用来制作刑杖。背上荆条,其实就是让对方拿着荆条来惩罚自己。需要先脱去上衣,一般还要给对方下跪。因此,这就是一种表示认错、认罚态度的行为。古时候要被刽子手公开处斩的犯人,一般也是赤膊上身,双手被绑在身后,背上也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一个鲜红的“斩”字。这个木牌叫“斩条”,不过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朝时不是这样的规定。所以说不定,这一方式就是从负荆请罪得来的灵感。

“请罪”表示自己知道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以求对方原谅,所以这两个字是在解释“负荆”这一行为的含义。与《史记》里的原话,去掉“肉袒”前两个字而加上“请罪”两个字,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清楚成语出处典故的人更容易从字面来理解这个成语。

负荆请罪这一行为除了廉颇做过,《水浒传》里的也做过,但那都是古代,是那些猛将爷们才有胆子和能力做得出的事。到了后来,一般道歉认错的方式就变成下跪自己扇耳光了,而到了现在,就成了跪搓衣板或者键盘。

负荆请罪的来源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的《史记》卷八十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中写作“肉袒负荆”。文章里不止有负荆请罪,之前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之后更有赵奢赵括父子,以及等赵国大将的事迹。

负荆请罪

这篇文章大约共有四千字,负荆请罪的故事在其中只占两三段而已。这是一篇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约占一半,而两人中又以蔺相如为主。文章第一段简单介绍了廉颇:赵国的“良将”、因为伐齐而拜上卿、勇气闻名诸侯,也点明了蔺相如的出身,一个宦官主管的家臣。

之后,司马迁花了大约一千五字,详细描述了蔺相如出使秦国时完璧归赵、以及陪赵与秦王在渑池会面这两件事情。其中虽然也有零星几句有廉颇出现,但主要是蔺相如个人的事迹介绍。这两段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的形象。比如,蔺相如见秦王拿到和氏璧后不提给十五座城池之事,就以玉璧有瑕疵要指给他看为由拿回了和氏璧。再比如,蔺相如见秦王羞辱赵王,就让他击缶,秦王不肯,他就说出了让自己脖子血溅他一身的话。

文章接下去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廉颇和蔺相如真正的接触。短短几百字,不仅交代了事情发展,还很好地体现出两人的形象。廉颇恃功自大,但知错能改;蔺相如宽容大度,公私分明,有大局观。而廉颇请罪、两人和解成为好友的结局,更是让人觉得二人惺惺相惜。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